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家庭?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

股权投资 (1) 5小时前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家庭?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_https://m.lcjysmgs.com_股权投资_第1张

老实说,很多人问我“中国有多少个家庭”,我第一反应往往是苦笑。这问题看似简单,背后牵扯到的数据和定义,以及我们实际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跟一张纸上的数字完全是两码事。真要给个精确的数字,除非是特定时间点、特定口径下的统计,否则怎么说都带点“差不多”的意思。尤其是在接触了大数据、用户画像这些领域之后,你会发现“家庭”这个概念,它就像是流动的河水,一直在变,一直在组合、分解。

统计口径的迷雾

我们先从最基础的“什么是家庭”说起。在做市场分析、用户研究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就是统计口径的差异。是按户籍算?还是按实际居住地?是两口之家算,三代同堂算,还是单身一个人也算一个“家庭”单位?很多时候,数据提供方给的数字,背后藏着一套他们自己的定义,这套定义可能为了统计方便,也可能为了体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特征。比如,有些统计会把“无子女的夫妇”算一个家庭,但如果这夫妇俩跟父母一起住,那又该怎么算?是算两个家庭,还是一个大家庭?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消费能力、产品需求的基本判断。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做某个家居用品的推广,想大致了解一下潜在的客户群体有多少。起初拿到的一些公开数据,说中国有几亿个家庭。这个数字够大,听着也挺唬人,但具体到我们分析的“有一定消费能力、近期有装修或购置意向的家庭”,这个数字立刻就缩水了,而且缩水的幅度,还取决于我们对“一定消费能力”和“近期意向”的定义。如果标准定的太严,数据就少得可怜;定的太松,分析又会失焦,搞不好最后推广出去,目标人群根本没几个。

这种口径上的不统一,在我们做市场细分的时候尤其头疼。举个例子,我们做过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研究,当时想统计一下“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家庭数量。不同来源的数据,这个比例差异很大。有的说超过一半,有的说三四成。后来深入了解才发现,数据来源对“年轻人”的年龄界定不同,对“同住”的定义也不同。是完全同一屋檐下,还是隔壁的亲戚?这些细枝末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家庭单位划分,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市场规模的估计。

实际操作中的“家庭”

说起来,数字统计只是个起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关注的是“有多少个有明确消费行为或潜力的家庭单元”。这和统计局的“户”可能不太一样。比如,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虽然户口还在老家,但他们在工作的城市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并且拥有独立的消费能力。如果仅仅依据户籍来统计,就把这部分重要的消费群体漏掉了。反过来,有些“户”,可能只是老年人单独居住,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与年轻家庭完全是两回事。

我接触过的一些平台,比如电商平台,他们的数据模型里对“家庭”的理解更偏向于“消费单元”。一个注册账号,如果关联了多张银行卡、多个收货地址,并且在家庭场景下有高频消费记录(比如buy尿布、奶粉,或者大家电、装修材料),平台内部就会倾向于把它作为一个“家庭消费单位”来识别和运营。这种方式虽然不够“guanfang”,但却更贴近市场真实情况,也更能指导我们进行精准营销。

有一次,我们为了投放一个新品牌的洗衣液,需要定位目标家庭。我们不仅仅是看“有多少个家庭”,而是分析“有多少个有洗衣需求的家庭”,以及这些家庭的“洗衣习惯”和“品牌偏好”。这就需要结合人口结构(比如有多少育龄妇女、有多少小孩)、居住模式(独居、核心家庭、扩展家庭)、以及经济水平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有时候,我们甚至会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渠道,比如社区的物业数据(当然,这个需要非常谨慎地处理隐私问题)、或者通过合作的渠道伙伴,去了解一些更细致的家庭构成和消费习惯。

数据与现实的落差

坦白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弥合统计数据和实际市场情况之间的落差。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在快速变化。年轻人结婚晚、生育率下降、丁克家庭增多、单身经济崛起,这些都在不断重塑“家庭”的定义和形态。所以,那些陈旧的、静态的统计数据,有时候就显得不够用了。

我们发现,与其死抠“中国有多少个家庭”这个数字,不如更关注“在中国,有多少个经济独立、有消费能力、有特定需求的家庭单元”。这需要我们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再辅以各行业自己的细分数据,以及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行为分析来不断修正和丰富。比如,我们在做旅游产品推广时,对“家庭”的定义可能更侧重于“有出行预算、有休闲时间、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家庭群体”。这时候,一个退休老人组成的二人世界,和一个有两三个孩子的中产家庭,在统计上虽然都是“家庭”,但在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上,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方法。

可以说,每一次对“中国有多少个家庭”的探寻,都是一次对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数据本身只是一个影子,真正重要的是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我们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对市场的洞察和对业务的指导。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