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第一坝是什么

金融服务 (54) 6个月前

千里淮河第一坝是什么_https://m.lcjysmgs.com_金融服务_第1张

淮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条既亲切又令人恐惧的河流,它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最后注入黄海。淮河水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涵盖11个地级市和56个县级市,人口超过1亿。

由于淮河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气候复杂多变,雨季时降水丰沛,洪水泛滥;枯水季时水量奇缺,河床干涸。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水灾超过1500次,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为了治理淮河水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淮河治理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淮河流域建成了上百座大小水库和分洪道,其中最著名、最关键的一座就是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板桥水库

板桥水库:千里淮河第一坝

板桥水库横跨河南省息县和固始县,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水库始建于1958年,于1960年正式竣工,大坝高62.5米,长2165米,控制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库容14.5亿立方米,年调节水量21.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zuida的水库。

板桥水库的建造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一举解决了困扰淮河几千年的洪涝灾害。水库建成后,淮河流域的洪峰流量大幅减少,沿岸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8月,一场强降雨袭击了淮河流域,导致板桥水库水位暴涨。当时,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了大坝的警戒水位,但管理人员慑于上级“不能垮坝”的命令,迟迟不肯开闸泄洪。

最终,在8月8日凌晨1点50分,暴雨导致大坝垮堤,洪水以每秒60万立方米的速度倾泻而下,势不可挡。洪水淹没了下游的几十个村庄,造成29296人死亡,14万多人受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溃坝事故。

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充分暴露了当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事故发生后,党和政府吸取教训,强化了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测,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应急预案。

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淮河水患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千里淮河第一坝——板桥水库,也成为了一座防洪安全保障,造福一方人民的水利枢纽。

板桥水库修复和重建

板桥水库溃坝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立刻组织全国力量进行抢修。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水库大坝和泄洪设施就得到了全面修复。

1975年11月,新修复的板桥水库重新蓄水,并于1976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重建后的水库大坝加高了16米,加长了100米,总库容增加到了17.5亿立方米。

为了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每当发现汛情,水库都会及时开闸泄洪,保证大坝的安全。

如今,板桥水库已经成为淮河流域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它在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里淮河第一坝——板桥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不仅解决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也为全国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时间的推移,板桥水库的防洪功能不断加强,成为淮河流域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它不仅保护了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

后记:

2018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和政府决定对板桥水库进行全面整修,进一步提高水库的安全性。整修工程历时两年,于2020年初竣工。

经过整修后的板桥水库,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还提升了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为淮河流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