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草甘膦什么时候用最好?这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里头门道可多了。我见过不少刚入行的朋友,要么是觉得什么时候喷都行,要么就是死守着某个固定的时间点,结果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其实,选对时机,能让你事半功倍,省下不少钱和力气。
我们聊草甘膦什么时候用,首先得明白它为啥有效。草甘膦这东西,本质上是去阻止植物的某个关键生理过程。所以,你得让杂草“吃”进去才行。而杂草什么时候最“饿”?那绝对是它长得最旺盛的时候。你看,刚冒出来的小草,叶面积小,吸收能力弱,你这时候喷,很多草苗子可能都躲过去了。反之,那些疯长、叶片舒展的杂草,接触面积大,吸收效率高,药液能更好地被传导到根部。
我记得有一次,帮一位老农解决地里的顽固杂草问题。他之前都是看着草长到一定程度就喷,但效果总是不稳定。我过去一看,他喷的时候,好多杂草都开始泛黄老化了,叶片上的蜡质层也变厚了,这药液想渗透进去,难度就大了。我就跟他强调,要抓住杂草“精力最充沛”的那个阶段,叶片鲜绿,生长旺盛,那时候效果才最好。
所以,所谓“最佳时机”,不是一个固定的日期,而是要根据杂草的生长状态来判断。我通常会观察,当杂草大部分进入旺盛生长期,叶面积展开,但还没开始大量结籽或老化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这个阶段的杂草,对药剂的敏感度是最高的。
除了杂草本身,天气也是影响草甘膦什么时候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只盯着杂草,却忘了它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的。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判断对了杂草的生长阶段,结果一场雨把药冲走了,或者大风把药吹得到处都是,药效大打折扣,还可能误伤到旁边的作物。
一般来说,喷施草甘膦,最好选择无风或者微风的天气。风力太大的话,药液雾滴很容易飘移,影响药效,还会造成药害。我个人的经验是,风力在2-3级以下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最好在晴天施药,这样可以保证药液在叶片上停留足够的时间,充分吸收。
另外,降雨也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要求施药后6小时内不能有大雨,最好是12小时以上。如果施药后不久就下雨,尤其是有冲刷作用的强降雨,药液很容易被冲刷掉,导致效果不佳。我在实践中,有时候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施药时间,尽量避开降雨天气。
还有一点,就是温度。虽然草甘膦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有效果,但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药效。我个人觉得,在15-30摄氏度的范围内,杂草的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吸收药剂的效果也更好。极寒或极热的天气,杂草生长受抑制,药效会减弱。
聊到草甘膦什么时候用,最绕不开的,还得是作物。虽然草甘膦是广谱性除草剂,对大多数植物都有作用,但在非耕地或者某些特定作物(比如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的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清楚它对目标作物的潜在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果园、农田行间除草,我们要严格避免药液飘移到作物的叶片、嫩茎上。即使是到了收获期,如果还有未枯死的杂草,也不能随意大面积喷施。有时候,为了防止某些顽固杂草在作物收获后继续生长,我们会在收获后,在空地进行一次性清理。但即便如此,也得注意避开作物根系。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处理一片油菜田的杂草,当时油菜已经开始灌浆了,但一些阔叶杂草长得很旺盛。那位种植户想着趁早清理,想在油菜地里喷施一点。我当时就明确告诉他,绝对不行。这个时候,油菜植株的各个部分都很关键,一旦沾上草甘膦,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尤其是在关键的生殖生长阶段,对于非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对于那些可以安全使用草甘膦的作物,比如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玉米等,它的使用窗口期就相对宽裕一些。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并在适当的生长阶段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同时保证作物的安全。
有些人可能觉得,反正都是杂草,草甘膦什么时候用都一样。其实不然,不同的杂草,它们的生命周期、生长习性都有差异,这也会影响到我们最佳的施药时机。
比如,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它们更新换代快,数量多,通常在杂草苗期(2-5片叶)效果最好。这时候它们体内养分积累相对较少,对药剂的传导吸收更快。而对于一些多年生恶性杂草,像狗牙根、白茅等,它们的根系发达,地下茎繁殖能力强。如果只在它们刚冒芽的时候喷,可能只能杀死地上的部分,地下根系还在,很快又会重新长出来。所以,对于这类杂草,我更倾向于等到它们生长旺盛,养分开始向下积累,准备向地下部分输送的时候再喷。这样,草甘膦就能随着养分一起传导到根系,达到根治的效果。
我在实践中,会根据田间主要的杂草类型,来灵活调整施药时机。有时候,一片地里会混生多种杂草,这时候就需要综合考虑,选择一个大多数杂草都比较敏感的阶段。这需要经验,也需要对杂草的深入了解。
总的来说,掌握草甘膦什么时候用,是一个需要结合杂草生长情况、天气条件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的综合判断过程。这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而是需要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观察、学习和调整。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