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哪个好?聊聊这几年我踩过的坑和学到的经验

股票交易 (4) 2天前

固定收益哪个好?聊聊这几年我踩过的坑和学到的经验_https://m.lcjysmgs.com_股票交易_第1张

“固定收益哪个好?”这个问题,估计但凡接触过理财的人,心里都琢磨过。尤其是在这几年市场波动这么厉害的情况下,大家对“稳定”的渴求,简直到了骨子里。可这“固定收益”四个字,听着简单,真要落实到“哪个好”,那就太考验人了。

打破“低风险低收益”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一听到固定收益,脑子里立马蹦出银行存款、国债、或者那些年化利率三五点的宝宝类产品。没错,它们确实是固定收益,风险低,但收益也低得让人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通胀跑得比它还快的时候,说句实在话,那点收益,可能连buy力都保不住。

我刚入行那会儿,也这么想。总觉得,想要高一点的回报,就得去追股票、基金这些“波动性”大的东西。但干了几年下来,尤其是看到一些客户,本来是想赚点小钱,结果因为追逐市场热点,反而亏了不少,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对固定收益的理解,太过片面了?

其实,固定收益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不单单是指那种“名义上”的固定收益,更多的是指那些收益率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市场剧烈波动影响的资产类别。而这里的“固定”,更多的是一种“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而不是完全僵化的数字。

从“安全垫”到“增厚器”:我对固定收益的再认识

过去,我习惯性地把固定收益产品当作“安全垫”,就是那种让你睡得安稳,不至于亏损的底仓。但现在看来,这个概念需要升级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优质的固定收益产品,不仅能提供“安全垫”的功能,还能成为你整体投资组合的“增厚器”。

怎么增厚?这就涉及到具体的产品选择和策略了。比方说,信托产品,虽然过去几年踩雷的不少,但如果仔细甄别,选择那些底层资产优质、风控严格的项目,其收益率往往能比银行理财高出一截,同时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还有债券,尤其是那些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或者地方政府债,虽然收益率比国债高不了多少,但如果能通过一些结构化的产品,比如专门投资于特定行业或区域的债券基金,收益也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当然,这中间就得考量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策略了。

细说那些“隐藏”的固定收益机会

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固定收益哪个好”的答案,就藏在那些看似不那么主流,但却有实际支撑的产品里。

拿我最近接触的一些机构理财来说,它们会把一部分资金配置到一些非标资产上,比如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或者某些优质的租赁资产。这些资产的收益来源非常清晰,跟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关系不大,而且通常都有明确的还款计划。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它们能够提供比普通债券更高的收益,同时风险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再比如,某些私募股权基金,如果它侧重的是那些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型企业,而不是那种需要烧钱去成长的初创公司,那么它们的收益模式,其实也带有很多固定收益的特征。当然,这类产品对投资者的门槛和专业度要求更高。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客户找到我,说想配置一些固定收益,但又觉得传统产品收益太低。我给他推荐了一个投资于某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商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这个产品的设计是,商业地产商在项目完工,资金回笼后,会优先偿还这个供应链金融的本息。由于这个项目本身是有稳定租金收入的,所以回款的确定性很高,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租金收入也基本不受影响。最终,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在7%左右,而且到期兑付非常准时,客户非常满意。

避雷指南:避免掉进“伪固定收益”的陷阱

当然,说 Fixed Income 哪个好,就不能不提怎么避雷。这几年,我见过的“伪固定收益”产品,简直是五花八门。

最典型的就是那种承诺“高收益、无风险”的。你要知道,任何投资,只要收益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就一定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产品,年化10%以上,而且稳赚不赔,那你最好离它远一点。这些往往是庞氏pj的变种。

还有一些产品,包装得光鲜亮丽,名字听上去也挺高大上,但仔细一看,底层资产模糊不清,或者过度依赖担保公司的担保,一旦担保方出问题,整个产品就可能崩盘。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叫“穿透”,就是你要把产品最底层的那个资产看清楚,它的价值和回款能力到底能不能支撑它承诺的收益。

我也亲身经历过一次,有段时间,市场上流行一种挂钩海外指数的结构化产品,承诺了一个比较高的保底收益,而且说跟美股挂钩,当时美股涨得很好。我当时觉得,这个产品听上去挺不错的,风险好像可控,收益也还可以。结果,由于产品设计上的一个细微漏洞,加上当时市场出现了几个黑天鹅事件,最终这个产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还出现了小幅亏损。这件事给我很大的教训,就是即便是看起来很“固定”的收益,也需要对产品结构和市场风险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好”固定收益?

所以,回到“固定收益哪个好”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

你需要先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以及流动性需求。你是希望这笔钱短期内能随时取用,还是可以锁定较长时间?你对本金的安全性有多看重?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找到那个最契合你的。

其次,要学会做功课。对于任何一个固定收益产品,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它的收益来源是什么?底层资产是什么?发行方是谁?他们的偿债能力怎么样?有没有第三方担保?担保方靠不靠谱?这个产品的募集说明书、合同条款,都要仔细阅读,不能囫囵吞枣。

最后,要保持对市场动态的关注。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的走势,这些都会影响到不同类型固定收益产品的表现。我个人一直比较关注的一些优质的券商集合理财,或者是一些信托公司推出的、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比如基础设施、租赁、应收账款等)的理财计划,它们在风险控制和收益稳定性上,通常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起来比较吃力,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找一家靠谱的财富管理机构,让他们根据你的情况,提供一些定制化的配置建议。不过,即便是这样,你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把所有的决策权都交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