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买了不涨?这才是大家常遇到的坑

股权投资 (4) 5天前

股票买了不涨?这才是大家常遇到的坑_https://m.lcjysmgs.com_股权投资_第1张

“老师,我这票买了怎么就不涨呢?是不是被套了?” 这样的问题,这几年我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说实话,每次听到,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你这钱,是投进去看热闹的,还是真想让它生钱的? 很多时候,不是股票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买股票的逻辑,甚至是买之前,你有没有真的“看过”它。

买之前,你的“功课”做够了吗?

我记得有个朋友,前阵子兴冲冲跟我说,他看中了某个消费板块的龙头股,理由是“大家都说它好,广告打得响”。然后呢?买进去,股价就不动了。他问我为什么,我只能问他:“你只听了‘大家都说它好’,那‘为什么好’,‘好在哪’,‘好多久’,你研究过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买股票前,就是站在超市门口,看到广告牌上的“明星同款”,就觉得肯定没问题,然后抓起一盒就付钱了,至于里面是什么成分,过期没过期,可能都没顾上细看。 股票也是一样,一家公司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行业地位、竞争优势,这些才是它价值的基石。你不能只看到它现在的市值,就觉得它是个“大户”,就可以随便买。 市场就像一个大熔炉,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在里面上演。你买的那只股票,可能在某个环节出了点小问题,或者市场对它未来的预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反映在股价上。而你如果只凭“感觉”或者“传言”买,那风险可就太大了。

基本面:别只看“好不好”,更要看“好在哪”

我常常跟人说,做研究,别怕麻烦。去看看公司的年报,尤其是那些“致股东的信”,那里面往往能透露出公司管理层对未来的一些看法,以及公司面临的挑战。 还有,公司的财务报表,那更是它的“体检报告”。资产负债率高不高?盈利能力是不是持续稳定?现金流是不是健康?这些都要过一遍。 比如,前几年有一个科技股,财报显示营收增速很快,但仔细一看,发现大部分营收是靠“买一送一”或者“大规模促销”来的,利润率很低,而且现金流是负数。这种公司,看起来风光,但骨子里可能已经摇摇欲坠了。 还有些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得特别好,毛利率很高,而且客户粘性很强。这种“小而美”的公司,一旦市场认可,爆发力可能比那些大象还要惊人。

行业前景:你的股票,是站在风口还是风口已过?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概念特别火。很多人冲进去,觉得这行业能颠覆一切。但你去看看,当时有多少真正能盈利的,有多少只是概念炒作? 很多时候,我们买股票,实际上是在买它未来的预期。如果一个行业的前景不明朗,或者说,你买入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好消息已经被市场消化得差不多了,那你的股票自然就难涨了。 举个例子,有些传统行业,虽然公司本身可能不错,但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即使公司管理得再好,也很难指望它能有多少大的突破。相反,一些新兴行业,虽然目前可能还在亏损,但如果行业前景广阔,技术一旦突破,那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情绪与预期:看不见的推手

除了基本面和行业前景,还有一个东西,我们很容易忽略,那就是市场的情绪和预期。 市场不是一个纯理性的地方,有时候,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引起股价的剧烈波动。 比如,某个公司发布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消息,但如果市场对这个消息的反应比较平淡,甚至觉得“也就这样”,那股价自然也就没什么起色。反之,有时候一个不太起眼的消息,如果恰好符合了市场的某种“情绪”或者“预期”,那股价可能会被炒得很高。 我曾经在一个会议上,听过一位基金经理分享他管理的基金。他说,有时候他会观察市场上哪些板块被大家“过度”关注了,因为一旦市场情绪达到顶点,往往就是回调的开始。

情绪的狂欢,预期的破灭

很多时候,我们买的股票不涨,是因为我们追高了,或者说,是在别人情绪高涨的时候买进的。 市场情绪就像潮水,有涨有落。当你看到大家都对某只股票趋之若鹜,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它的好消息时,你就得小心了。这个时候,很多利好可能已经被prices in(反映在价格里)了,甚至被“过度”反映了。 很多时候,我们买入的“逻辑”已经随着市场情绪的消退而消失了。比如,某个公司因为一个短期事件股价飙升,但事件过去后,公司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支撑,那股价自然也就回落了。

“预期差”:关键在于你是否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机会

所以,有时候我们买股票,要学会去寻找“预期差”。什么是预期差?就是市场对这家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你通过自己研究发现的真实情况之间的差距。 如果市场的预期很低,而你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那这就是一个机会。反之,如果市场的预期很高,而你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很难达到那个预期,那就要谨慎了。 很多时候,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在别人悲观的时候买入,在别人乐观的时候卖出。但这不是让你盲目地去反市场,而是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

市场风格的切换:你站对队伍了吗?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市场风格的切换。 市场就像时尚圈,有时候流行“大盘蓝筹”,有时候又流行“中小创”。你买的股票,可能正好赶上了市场风格的“不合适”。 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市场可能更青睐那些估值低、有稳定现金流的传统行业公司,这时候你买了一堆高成长但估值很高的科技股,那它们自然就跑不赢大盘。相反,当市场风格转向成长股时,那些之前被低估的价值股就可能表现平平。

价值与成长的博弈

我记得大概是前年吧,市场风格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之前大家都在追逐各种“新概念”,新能源、芯片、元宇宙,好多股票都炒得飞起。但突然之间,市场风向变了,大家开始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很多之前涨得很好的科技股,因为估值太高,或者盈利能力跟不上预期,就开始大幅下跌。而那些估值不高,但盈利稳定的传统行业股票,反而开始受到青睐。 你买的那只股票,可能正好处于一个不受市场青睐的风格里,即使它本身没问题,但市场不给它“面子”,股价自然就难以启动。

如何应对风格切换?

应对风格切换,其实挺考验人的。一种是,你一开始就选择那些“跨风格”的公司,也就是那些既有成长性,又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但这样的公司不多,而且往往估值不低。 另一种,就是你得及时关注市场的风向,根据市场风格的变化,适当地调整你的持仓。这需要你对市场有持续的观察和研究。 还有一种,就是你坚持自己的投资哲学,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即使市场风格切换到成长股,你也不会轻易放弃你认为有价值的低估股票。当然,前提是你的价值判断是正确的。

短期噪音与长期价值

说到底,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股票买了不涨”,是因为我们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了短期内的股价波动上。 市场每天都在发布各种信息,有真有假,有重要的,也有不重要的。很多时候,股价的短期涨跌,可能只是这些“噪音”造成的,而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大。

别被“一天”耽误了“一年”

我经常看到一些投资者,因为股票一两天不涨,就焦虑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然后就急着割肉。结果呢?可能没过多久,这只股票就因为某个基本面的变化,或者某个利好消息的出现,开始大幅上涨。 这种“追涨杀跌”,实际上是在用短期的市场波动,来否定公司的长期价值。 很多时候,你买的股票不涨,可能只是因为它还在“蓄力”阶段,或者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如果你对这家公司做了充分的研究,并且相信它的长期价值,那么就应该给它一点时间。 比如,有些公司可能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或者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这些都会在短期内影响公司的盈利,但如果转型成功,或者研发出了颠覆性的产品,那长期来看,股价的涨幅可能是巨大的。

耐心:投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巴菲特说过,股票市场的钱,是从不耐烦的人那里,流向了有耐心的人那里。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很多时候,我们买股票不涨,不是因为我们选错了股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我们希望买了股票,第二天就能翻倍,这不现实。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观察,去验证。 如果你对一家公司做了充分的研究,相信它的基本面是扎实的,行业前景是光明的,那么即使短期内股价不涨,你也不应该轻易放弃。 很多时候,那些真正能让你获得丰厚回报的股票,往往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