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失业分为什么?一个老手的看法

基金管理 (5) 2周前

自然失业分为什么?一个老手的看法_https://m.lcjysmgs.com_基金管理_第1张

提到“自然失业”,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就蹦出几个经济学名词,听起来就挺玄乎。但说白了,这玩意儿跟咱们日常遇到的事儿差不多,只是规模大了点,解释起来也得有点分量。很多人理解上有偏差,总觉得是没人管、瞎折腾,其实不然。今天就聊聊,这个“自然失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算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的一些体会。

首先得捋清,什么是“自然”

“自然失业”这个词,听着就有种“本该如此”的意味,对吧?它不是说忽然之间,天上掉下来好多失业人口。而是说,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经济体里,即便宏观经济一片大好,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无论如何都处于失业状态。这听着有点反直觉,感觉经济好了,大家不都该忙着工作吗?但事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背后有很多现实因素在支撑。比如,你看一个工厂,即使订单爆满,它也不可能立刻就招到所有技术工人。总得有个匹配的过程,还得考虑培训,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来,是不是?这中间的时间成本、信息不对称,就造就了一部分“暂时的”失业。有些人可能觉得现有工作不合适,跳槽过程中就会有空档期,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还有,市场总在变化。新的技术来了,旧的技术可能就被淘汰了。那些掌握旧技术的人,就需要时间去学习新技能,或者重新找一个岗位。这个转型过程,本身就会伴随一定的失业。咱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看到一些行业,比如前几年风光无限的某些领域,现在突然就没那么景气了,里面不少人就得重新规划职业道路。

失业的细分:功能性视角

要理解自然失业分为什么,还得从它产生的不同“功能”或者说“性质”来看。经济学家通常会把自然失业分成几类,虽然名字听着专业,但咱们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叫“摩擦性失业”。这个词听着就带点“摩擦”的感觉,对吧?就像两个齿轮,要咬合在一起,总得有个找准位置的过程。这里的“齿轮”就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有人找工作,有公司招人,但这两个“人”和“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或者地理位置不匹配,又或者要求的技能有点差距,就需要时间去磨合。想象一下,一个在南方工作的程序员,突然看到北方一家公司给出的待遇更好,他得考虑搬家,还得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这中间的“摩擦”时间,就是摩擦性失业。

第二类,我个人觉得特别关键,叫“结构性失业”。这个就更深层了,它反映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比如说,一个地方过去主要靠某个传统产业支撑,比如纺织业,突然间,因为全球化或者技术进步,这个产业不行了,大量的工人失业。但同时,新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或者信息技术,却在蓬勃发展,需要新的技能人才。这个时候,那些失业的纺织工人,他们原有的技能在新产业里可能用不上,或者说,他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技能。这种技能上的不匹配,就是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之前在推动产业升级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工人培训是个大难题。

结构性失业的挑战与现实

说起结构性失业,这绝对是让人头疼的一块。它不像摩擦性失业,可能过一段时间,信息通了,地理距离解决了,人就找到工作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往往是经济体深层次的矛盾。比如,一个煤矿要关闭了,矿工的技能是挖煤,但新的就业机会可能在软件开发或者服务业。你不能指望一个干了二十年挖煤的师傅,立刻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过各种办法。职业培训是肯定要搞的,但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应付检查,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对实际就业帮助不大。还有些工人,年纪大了,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和能力都有些下降。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有社会保障、心理支持,甚至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重新规划。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也不是某个单一部门就能搞定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老工业基地,我们想引进一批新的高科技企业。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能给当地带来新的活力。但结果呢?企业来了,招不到合适的人。当地大量富余劳动力,要么技能不匹配,要么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圈子。最后,企业只能从其他城市高薪挖人,反而加剧了当地的失业问题。这说明,光有宏观的产业政策是不够的,还得有精细化的落地,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和引导。

周期性失业:经济波动的烙印

除了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还有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周期性失业。这个好理解,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工厂订单少了,企业效益差,就开始裁员、减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反过来,经济好的时候,企业扩张,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就下降。这个就跟市场大势有关,咱们普通人也很难去对抗。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周期性失业,也跟自然失业分为什么有contact。因为在经济低迷期,那些原本就处于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状态的人,他们的处境会更加艰难。原来可能还有点希望找到工作,经济不行了,连招聘信息都少了,或者即使有,岗位要求也更高了。所以,我们常说,要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周期性失业,从而也给那些“自然失业”的人一个相对更好的找工作环境。

你看,整个经济就像一个大机器,各个部件都在运转。摩擦性失业是润滑油不够,结构性失业是零件不匹配,周期性失业则是机器本身出了故障,动力不足。自然失业,就是要把这几类加起来,算一个经济体在正常运转下的最低失业水平。理解了这个,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即便在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失业率也不可能真正为零。

如何看待和应对?

所以,当我被问到“自然失业分为什么”时,我的回答往往会包含这几层意思:它是一个经济体中,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都存在的,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失业现象。它不是绝对的“空窗期”,而是劳动力市场在信息、技能、匹配度和经济周期波动下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彻底消灭“自然失业”,因为那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甚至可能代价巨大。而是要尽量降低其程度和影响。对于摩擦性失业,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比如信息平台要更发达,求职招聘要更便捷。对于结构性失业,重点在于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改革,要让人们的技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同时也要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帮助他们在转型期渡过难关。

至于周期性失业,那更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了。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所有失业问题的基础。这些年来,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尝试各种政策工具,希望能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做得更好。归根结底,理解自然失业分为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它,而不是被这些概念吓倒。